日期:2025-07-07 09:42:59
看客的目光跨越百年交汇于纸面,视觉研究手持隐秘钥匙,为我们开启了一座晚清民初的图像宝库:上海开埠庆典图像里的民族主义和政治博弈;女性形象在近代大众文化中的首次突围;民国画师平衡新与旧的美丽;报刊编辑开启对新娱乐的追求……
新近出版的 《“视而不见”:近代中国视觉文化》一书考察近代视觉文化中的具体问题,分析晚清民初文化交融背景下,大众文化中视觉符号的形成与变动。从《点石斋画报》到《时报·余兴》,从美女月份牌到时装仕女图,作者关注画报、广告、印刷、电影等媒介,回应视觉文化研究中谁在看、怎么看、看什么、什么东西可看等核心问题,期待与读者一起睁开眼睛,看见近代视觉文化中被“视而不见”的新变,思考过去与当下。
“视而不见”:近代中国视觉文化
概观晚清民初视觉文化,关注画报、广告、印刷、电影等媒介
本书是对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的细致研究,收录图像百余幅,图文结合,为读者带来近代视觉文化盛宴。
展开剩余55%以全新视角解读近代图像媒介发展历史,引人深思
本书分析了近代中国图像生产的方方面面,包括社会面貌变迁、技术革新、重要历史人物等,为读者揭开视觉文化背后“视而不见”的一面。
聚焦女性看客、时尚女郎等视觉元素,透过女性视角体现过去与当下的关联
女看客、时尚女郎等形象是近代中国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,本书关注图像对女性形象的建构,反映出清末民初女性的社会地位,折射当时的性别、阶级等社会现状。
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重磅作序,解读近代视觉密码。
陈建华教授深度分析,勾勒民国画报里中西文明交汇的暗流,寻一把“看客的密钥”,照见“视而不见”的近代文化。
编辑推荐
正如书名所言,作者从晚清民初视觉文化宝库中挖掘出以往人们“视而不见”的亮点。跟随她敏锐的目光,我们得以混入上海开埠庆典现场密集的看客之中,我们得以躲在角落贪看示众、凶杀或追捕,我们得以跟随时装仕女遍览新时代潮流……图像为我们提供与百年前中国人对视的机会,而作者则带我们睁开眼睛,读懂图像。
视觉生产的技术和性别,是作者进入图像的两把钥匙。印刷技术革命改写视觉表达的规则,画师创作偏好折射时代新思。上海开埠庆典图像中被涂改的慈禧贺寿灯笼,展示了特殊时代的政治博弈;美女郎、女看客、女罪犯等新形象登上画报,成为展示时代转型的典型符号,她们的诞生恰是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追求主体性的真实写照。图像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,看懂过去如何建构视觉,才能理解当下如何被视觉建构。
发布于:江苏省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