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3日,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,記者從會上獲悉,近年來,煙臺市海參產業發展體系日趨完善。目前,煙臺市擁有國內最大海參種業硅谷、加工基地、集散中心,是全國唯一的“世界海參產業博覽會永久舉辦地”。煙臺海參全產業鏈年產值約160億元,已成為煙臺市漁業產業的重要支柱產業。
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田坤介紹,在海參種苗方面,全市有3個國家級海參種質資源保護區,1個國家級海參原良種場、2個省級海參原良種場,2022年出苗量達到250多億頭,約占全省60%,占全國40%,是全國最大的海參苗種繁育基地。比如,煙臺市海參新品種“安源一號”,市場反映非常好,種苗供不應求。
在海參增養殖方面,煙臺市主要是海洋牧場底播為主導的生產方式,產品質量優良。全市現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46處,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20處,約占全國總數八分之一,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。
在海參加工流通方面,煙臺市加工規模居全國之首,60%以上的國內海參、近30%的國外海參在煙臺市加工銷售,是全國最大的海參產品集散中心。
在海參品牌打造方面,注冊申報了8個海參區域公用品牌,蓬安源、六十里、參把頭等海參產品品牌叫響全國,品牌知名度逐漸顯現。
2023世界海參產業(煙臺)博覽會上煙臺將發布煙臺海參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。下一步,煙臺將圍繞三年行動方案中確定的海參種業、增養殖、加工、流通、品牌打造、科技創新、質量安全等開展9大行動、推進36個重大項目,全力培育煙臺海參優勢產業集群,打造煙臺國際海參產業城。
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王媛媛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