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山東聊城東昌府區,東昌湖的中心坐落著一座面積1平方公里的水上古城,從空中俯瞰猶如水中四方城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,水上古城近年來“長”出10余座博物館,既傳承歷史文化與非遺民俗,又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水上古城航拍圖。東昌府區委宣傳部供圖
“這里原為道署西街老糧庫,始建于20世紀40年代末,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如今,‘退休’的糧庫成了博物館,每個月都有上萬名游客來參觀?!睎|昌府區博物館館長于中勝說。
東昌府區博物館占地4867平方米,館藏文物4.3萬件。由于糧庫內部通透,適合博物館展廳設計建設,2016年,經文保部門等共同努力,在未破壞糧庫構造的前提下,將四排糧庫變成四個展廳,免費對外開放。
“活起來”的文物會“說話”。館內有一面約30平方米的瓷片墻,上面有上千片當地出土的碗、盤、壺、罐、杯殘片,有青釉、黑釉、白釉等,顏色、花紋迥異?!拔覀冇霉柙迥鄬o法修復的瓷片固定在墻上,賦予它們全新的藝術價值?!庇谥袆僬f。
東昌府區博物館的瓷片墻。新華社記者張力元 攝
水上古城西北角,是一座“公辦民助”的老照片博物館,展示的清末至當代的500余幅照片訴說著聊城城鄉風貌與社會生活的變化。
“照片由攝影愛好者、收藏家無償提供,場地和運營由政府負責,這既解決了攝影愛好者缺作品展示空間的難題,又豐富了市民的文化體驗?!崩险掌┪镳^負責人、聊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林虎說。
一組2009年拍攝的照片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賞?!斑@是當年古城樓東大街的‘全景照片’,完整展示了沿街生活,成為不少學者研究城市變遷的一手資料?!绷只⒄f。
水上古城始建于宋代,現有3個歷史文化街區,光岳樓、海源閣等1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。近年來,婚慶婚俗、契約文化、鄉村記憶等一批“小而精”的博物館相繼在古城建成,讓越來越多私家珍藏走向社會共享,推動當地文旅商業更新。
契約文化博物館位于一處仿古院落中,展出宋代至民國的典當契、分家契、賠償契等600件。該館講解員竇欣說:“來古城游玩的人,基本都會到博物館里逛一逛。我們現在建成了VR全景展示平臺,游客可以在家中通過互聯網‘云’逛館?!?/p>
記者從山東省文旅廳獲悉,山東已注冊博物館600多家,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、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類別多樣、充滿生機活力、富有山東特色的博物館體系業已形成。(記者張力元)